原興業銀行行長李仁杰加盟陸金所的消息廣受行業關注,近期銀行一二把手入駐互聯網金融企業頻頻發生。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網貸行業監管政策的逐漸明晰,行業的寡頭格局正在形成。一些大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將加速轉型,而一些行業巨頭也加速進場,此時,兼具業務能力、金融從業經驗、政府資源等于一身的銀行大佬自然成為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渴求的“香餑餑”。 銀行大佬紛紛下海 有消息稱,李仁杰加盟陸金所,擔任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和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兩個板塊的董事長,目前正在辦理相關程序。陸金所方面回應稱,對于市場傳聞不予置評。 其實,早在去年陸金所高管團隊大換血時,陸金所就迎來4位銀行系高管。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來自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部的副主任楊曉軍,任陸金所副董事長。原平安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陳偉任陸金所常務副總經理。曾任興業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十余年的黃文雄擔任陸金所副總經理。曾任職上海浦東發展銀行20年的楊峻成為陸金所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執行官。 近幾年銀行大佬們辭職下;ヂ摼W金融企業的不在少數,2014年上半年,建設銀行總行副行級投資理財總監王貴亞離職,加盟萬達集團;2015年7月,原渤海銀行行長趙世剛出任萬達金融集團籌建組副組長(高級副總裁)。于近日曝出互聯網金融布局的樂視其實很早就開始了人才建設,除原美銀美林集團亞洲區TMT負責人鄭孝明加盟樂視,負責全球投融資業務以外,原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擔任樂視高級副總裁,負責互聯網金融業務。 互金平臺求賢若渴 事實上,去年銀行高管就出現離職潮。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至少已有50位銀行高管離職。這背后折射出我國銀行業面臨的窘境,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不斷下滑的利潤增速、體制內的約束等,這些因素均促使銀行高管舍老東家而去。 而互聯網金融發展正熱,各平臺求賢若渴,拋出誘人的薪資、許以自由的環境,這些因素吸引著銀行高管紛紛擇木而棲。網貸行業資深研究人李子川認為,銀行業高管進入互金領域,,能發揮自身專業技能,個人能得到更好的回報,本身具有的行業、政府資源是私營平臺最為看重的因素,所以平臺頻向傳統金融機構拋出橄欖枝也就不足為奇。 網貸之家首席分析師馬駿也認為,銀行業面臨的競爭加劇、業績壓力加大,進入一個增長乏力的周期,整個銀行體系的人員,包括高層在內,都面臨著巨大壓力。而此時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正是用人之際,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去處。 寡頭時代加速競合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跳槽至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銀行人士多以中層管理人員為主,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監管不明,而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也不斷顯現,再加上銀行業大佬需要適應互聯網金融新模式以及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和思維方式,這些都成為銀行高管下;ヂ摼W金融的顧慮。 但是,隨著網貸行業監管政策的逐漸明晰,P2P平臺野蠻生長的套利時代已經結束。在行業游戲規則制定之后,接下來平臺合規建設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大型平臺之間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像陸金所等一些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加速整合轉型,而樂視、萬達等外部競爭者也加快進場。這些平臺為了合規和加快布局,爭搶行業地位,加快儲備人才,而兼具業務能力、金融從業經驗、政府資源等于一身的銀行大佬自然成為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心頭好”。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金融機構高層愿意放棄顧慮,加入互聯網金融公司。馬駿也認為,銀行大佬入駐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趨勢還將持續。未來,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將出現一批互聯網金融寡頭和眾多P2P平臺共處的局面。 |